课程简介
本次为期2天的软件质量控制课程围绕金融软件的特性与挑战展开,全面且系统地介绍了软件质量控制的多方面内容。课程涵盖了从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,到测试管理与自动化、质量评价方法、质量改进体系,以及基于DevOps的质量管理平台等多个重要主题。通过理论讲解、案例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,深入剖析每个主题下的关键知识点和实用技能,旨在帮助学员提升软件质量控制的能力和水平
目标收益
1、掌握金融软件核心特点
2、建立完整质量控制体系
3、提升测试自动化能力
4、科学进行质量评价
5、实施有效质量改进
运用DevOps质量管理平台
培训对象
课程大纲
一、金融软件的特殊性及挑战(1h) |
1.1金融行业的行业特性与合规性 1.1.1 稳态与敏态的混合 1.1.2 需求及业务的特殊性 1.1.3 行业合规性 1.1.4 历史问题与技术债 1.1.5 团队规模 1.2 案例讨论:某银行部落制带来的双态交付质效提升 |
二、质量控制体系构建(2h) |
2.1 需求管理体系 2.1.1 需求管理 2.1.2 需求变更与需求影响范围 2.1.3 需求规格与用户故事 2.1.4 需求评审与需求实例化 2.2 技术评审 2.2.1 代码静态检查 2.2.2 单元测试与TDD测试驱动开发 2.2.3 非功能技术评审(性能,安全) 2.2.4 代码质量检查code review 2.3 代码审查工具 2.3.1 SonarQube代码检查 2.3.2 Fortify代码静态扫描 2.3.3 基于DevOps代码审查体系 |
三、测试管理与测试自动化(5h) |
3.1 单元测试体系 3.1.1 代码覆盖率与单元测试 3.1.2 基于Jacoco的代码覆盖率获取 3.1.3 基于Junit的单元测试用例编写 3.1.4 构建基于持续集成的单元测试体系 3.2 集成测试体系 3.2.1 集成测试与挡板 3.2.2 构建接口或服务规范 3.2.3 基于代码的接口测试驱动 3.2.4 基于流量回放及代码染色的集成测试体系 3.3 系统测试体系 3.3.1 UI自动化测试体系(桌面、浏览器、手机) 3.3.2 对象识别原理及驱动 3.3.3 基于代码的UI自动化测试(Playwright/Selenium/Winappdriver) 3.3.4 基于AI的自动化测试体系 3.4 非功能自动化测试集成 3.4.1 性能测试与流水线集成 3.4.2 安全渗透测试与流水线集成 3.5 可测试性与可观测性 3.5.1 基于DevOps平台的测试平台构建 3.5.2 从运维到运营可观测性的进一步扩展 |
四、质量评价方法(1.5h) |
4.1 技术质量度量指标 4.1.1质量度量直接指标 4.1.2 围绕团队的质量效能指标 4.2 业务质量度量指标 4.2.1 用户满意度调查 4.2.2 交付周期及吞吐量 4.3 度量与度量陷阱 4.3.1 度量的迷惑性 4.3.2 系统思考下的指标体系 案例讨论:某车企度量体系带来的成果与反噬 |
五、质量改进体系(1.5h) |
5.1 行业主流的质量改进体系 5.1.1 PDCA循环与持续改进 5.1.2 质量内建与精益生产 5.1.3 基于看板的价值流管理模式 5.2 改进核心工具与方法 5.2.1 5Why根因分析法 5.2.2 鱼骨图及帕累托图 5.3 改进活动 5.3.1 评审会 5.3.2 门禁体系(出入口标准及定义) 5.3.3标准化与推广 案例分析:某车企在质量改进中交付能力的变化 |
六、基于DevOps的质量管理平台(1h) |
6.1 基于标准化的DevOps平台 6.1.1 打包构建的标准化 6.1.2 合并分支的标准化 6.1.3 测试环境的标准化 6.1.4 配置发布的标准化 6.2 与项目管理平台打通后的平台 6.2.1 任务完成的标准化 6.2.2 代码提交及分支开启的标准化 6.2.3 测试通过的标准化 6.2.4 任务排期及度量的标准化 案例分析:某电商基于平台的全方位质量管理能力 |
一、金融软件的特殊性及挑战(1h) 1.1金融行业的行业特性与合规性 1.1.1 稳态与敏态的混合 1.1.2 需求及业务的特殊性 1.1.3 行业合规性 1.1.4 历史问题与技术债 1.1.5 团队规模 1.2 案例讨论:某银行部落制带来的双态交付质效提升 |
二、质量控制体系构建(2h) 2.1 需求管理体系 2.1.1 需求管理 2.1.2 需求变更与需求影响范围 2.1.3 需求规格与用户故事 2.1.4 需求评审与需求实例化 2.2 技术评审 2.2.1 代码静态检查 2.2.2 单元测试与TDD测试驱动开发 2.2.3 非功能技术评审(性能,安全) 2.2.4 代码质量检查code review 2.3 代码审查工具 2.3.1 SonarQube代码检查 2.3.2 Fortify代码静态扫描 2.3.3 基于DevOps代码审查体系 |
三、测试管理与测试自动化(5h) 3.1 单元测试体系 3.1.1 代码覆盖率与单元测试 3.1.2 基于Jacoco的代码覆盖率获取 3.1.3 基于Junit的单元测试用例编写 3.1.4 构建基于持续集成的单元测试体系 3.2 集成测试体系 3.2.1 集成测试与挡板 3.2.2 构建接口或服务规范 3.2.3 基于代码的接口测试驱动 3.2.4 基于流量回放及代码染色的集成测试体系 3.3 系统测试体系 3.3.1 UI自动化测试体系(桌面、浏览器、手机) 3.3.2 对象识别原理及驱动 3.3.3 基于代码的UI自动化测试(Playwright/Selenium/Winappdriver) 3.3.4 基于AI的自动化测试体系 3.4 非功能自动化测试集成 3.4.1 性能测试与流水线集成 3.4.2 安全渗透测试与流水线集成 3.5 可测试性与可观测性 3.5.1 基于DevOps平台的测试平台构建 3.5.2 从运维到运营可观测性的进一步扩展 |
四、质量评价方法(1.5h) 4.1 技术质量度量指标 4.1.1质量度量直接指标 4.1.2 围绕团队的质量效能指标 4.2 业务质量度量指标 4.2.1 用户满意度调查 4.2.2 交付周期及吞吐量 4.3 度量与度量陷阱 4.3.1 度量的迷惑性 4.3.2 系统思考下的指标体系 案例讨论:某车企度量体系带来的成果与反噬 |
五、质量改进体系(1.5h) 5.1 行业主流的质量改进体系 5.1.1 PDCA循环与持续改进 5.1.2 质量内建与精益生产 5.1.3 基于看板的价值流管理模式 5.2 改进核心工具与方法 5.2.1 5Why根因分析法 5.2.2 鱼骨图及帕累托图 5.3 改进活动 5.3.1 评审会 5.3.2 门禁体系(出入口标准及定义) 5.3.3标准化与推广 案例分析:某车企在质量改进中交付能力的变化 |
六、基于DevOps的质量管理平台(1h) 6.1 基于标准化的DevOps平台 6.1.1 打包构建的标准化 6.1.2 合并分支的标准化 6.1.3 测试环境的标准化 6.1.4 配置发布的标准化 6.2 与项目管理平台打通后的平台 6.2.1 任务完成的标准化 6.2.2 代码提交及分支开启的标准化 6.2.3 测试通过的标准化 6.2.4 任务排期及度量的标准化 案例分析:某电商基于平台的全方位质量管理能力 |